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山東肥城礦業集團公司遵循“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經濟,引領未來”的原則,深入實施科技興安、科教興煤戰略,加快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聯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大力開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研究,有力地促進了企業科技綜合實力、自主創新能力和科技整體水平的提高,為企業科學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科技支撐和動力之源。近年來,該公司完成科技攻關、新技術推廣和管理創新項目1422項,有300多項科技成果獲政府和行業獎勵。并榮獲“中國煤炭工業科技進步先進企業”、“山東省煤炭工業科技創新先進企業”、“山東省創新十佳企業”等榮譽稱號。
唱響自主創新主旋律
2009年是肥礦集團建企50周年。在半個世紀的發展歷程中,他們始終唱響自主創新這一主旋律,不斷加快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聯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提高企業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早在上世紀60年代,肥礦人就開展了以技術革新、技術革命為主要內容的科技攻關,開發研制了滾筒式土機組,為全國第一代滾筒式采煤機組成功研發提供了現場經驗和理論依據;獨創了井口上下運輸聯動化裝置,受到首屆全國科技大會獎勵。應用了新高檔普采成套設備,為全國采煤機械化工作面創出一種新型設備。他們自主創新的生產實踐,為全國煤炭企業所借鑒,也為科技發展持續升級,沉淀了深厚的底蘊!
登泰山更知天下闊。面對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肥礦集團不斷學習國際國內先進的管理經驗和科學技術,以充實提高自己,使之與時代發展同步。礦區無論是礦井安全生產、經營管理,還是地面后勤、煤炭加工、非煤項目技術開發,都處處閃爍著自主創新的光芒,收獲著自主創新帶來的喜悅。研發的瞬變電磁勘探能快速有效地測評沿線井下500米~1000米深度的地質構造和突水情況,不僅為嚴重受水威脅的煤礦企業求生存、求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也為其他礦山企業、礦產埋藏較深的老企業尋找新資源提供了有效的可供借鑒的勘探方法,更為杜絕災難性礦井突水事故提供了新的思路、方法,開創了全國物探技術應用的先河,填補了國內小線框、大電流、探測深度方面的空白。
大水礦區安全采煤是采礦業的一大難題。作為全國受承壓水嚴重威脅的大水礦區之一,肥礦集團大力開展自主創新,自主研創了“高承壓薄隔水層巖溶水突水機理及防治”、“水上安全開采”、“底板五灰預注漿改造”、“高位承壓動水帷幕截流”等先進技術,通過疏水降壓、注漿改造、疏注結合、帷幕截流,使煤產量不降反增,為全國大水礦區安全采煤提供了成功范例。其中,薄層灰巖大面積注漿改造安全采煤技術研究成果,獲國家科技成果進步獎。針對衰老礦井生產環節復雜、通風戰線長、通風阻力大的實際,堅持通風系統優化調整,保證了礦井安全,成為復雜條件下“一通三防”安全管理的典范,全公司連續12年杜絕了煤層發火事故。充分利用塌陷地進行“采空區地基沉降差異對民用建筑影響”、“塌陷區回填建設新農村與生態環境恢復工程技術”等研究課題,均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組織完成的“190KA大型預焙電解槽啟動新工藝及節能新技術研究”、“電解鋁系統改造及快速啟動技術研究”等20項課題,解決了耗能大、環境污染的難題,實現了節能環保,并取得2項國家專利。近年來,該公司有80多項成果達到了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
科技攻關打響數字品牌
肥礦集團緊緊圍繞制約企業安全發展的關鍵問題,堅持研發與推廣相結合,狠抓礦井水、火、瓦斯、煤塵、頂板、深部開采、提高煤炭資源回收率、煤炭深加工等技術課題的科技攻關和研究。分別進行了安全生產設備更新、數字化監測監控升級、機械化推廣應用、重大安全課題攻關、災害防治重要課題研究等,提高了礦井災害預防能力。
在采掘方面,克服地質條件差等困難,推廣應用綜采、綜掘設備,解放了勞動力,提高了生產效率和安全指數。在機電運輸方面,加大投入和機電設備的技術改造力度,推廣應用變頻技術、架空乘人裝置自動化控制及電機車運輸“信集閉”自動化控制系統。在礦井防治水方面,大面積進行了薄層灰巖注漿改造、井下帷幕截流、突水機理及其防治方法研究,取得了明顯成效。在安全調度監控方面,建設了調度、安全、地測、瓦斯遠程監控等內部信息平臺,完善了集生產監控、信息管理、網絡運用等多種子系統為一體的以太環網綜合監控系統,實現了重大生產環節的實時監控。特別是大力推廣應用了瓦斯巡檢智能化管理系統,使瓦斯監控有了“千里眼”,從地面中心站或監測終端就能及時了解風機運轉和供風情況,對任一工作面、任一時段瓦斯狀況明明白白、了如指掌,有效地解決了傳統管理模式下因點多面廣瓦斯狀況難以全面掌握的缺限,實現了對全礦井下采掘地點、機電峒室等場所瓦斯濃度、風機開停狀態、設備斷電報警等情況24小時實時監控、自動監測,保證了第一時間發現隱患并下達整改指令。架空乘人裝置自動化控制,實現了人車無人值守、節能運行;井下人員定位系統,隨時隨地查尋職工井下行動軌跡,實現了各生產環節人員安全行為的實時監控;井下無線通訊系統和泵房遠程集控系統,避免了人員在出現災害險情時現場操作所帶來的危險……
同時,他們還發揮省級技術中心優勢,與清華大學等九所高校、近30家科研院所,在礦井防治水、“一通三防”等領域進行廣泛合作。把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于生產實踐。按照“依靠科技進步,建設數字肥礦”的目標,累計投資700余萬元,完成了礦區計算機寬帶網絡二期工程建設,建成了礦區內部千兆以太網。先后開發應用了生產調度系統、地測信息系統等20多個系統,為企業安全生產、經營管理發揮了重要作用。
巷道布置和支護方式是實現礦井正常接續、工作面快速推進的重要保障。肥礦集團白莊礦針對高地應力、大變形破碎頂板條件下工作面順槽巷道支護難題,開展了“采區巷道支護參數及煤柱寬度優化”課題研究,提出放頂煤開采順槽高應力、大變形條件下高預應力控制高強錨桿綜合支護技術,優化了巷道支護參數和保護煤柱寬度,實現了“巷道支護效果最佳、支護成本最低、掘進效率最高,安全更可靠,保護煤柱寬度合理,煤炭回收率高”的目標,降低巷道綜合支護成本30%以上,提高掘進速度20%以上,基本取消了巷道返修,年經濟效益達1300萬元。梁寶寺能源公司通過采用沿空送巷技術,利用高強錨桿+高強錨索+W鋼帶+金屬網聯合支護,多回收儲量8萬噸,創造直接經濟效益7000多萬元。與美國捷馬公司合作開展的復合頂板動顯綜放巷道組合支護體系研究,消除了架棚支護存在的冒高、頂煤自燃發火等問題,月進尺由180米提高到450米,在綜采巷道中月進尺最高達到616米,綜采綜放工作面創出了80米條帶開采推進300米/月和436米/月的記錄。近年來,該公司有80多項成果達到了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
專業人才彰顯英雄本色
樹高千尺自根生。專業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根本保證,也是數字化礦山創建的基礎力量。為此,他們不斷堅持“開發人才、經營人才、服務人才”的人才管理理念,倡導樹立“人才是企業發展的第一資源”、“人人想成才、人人能成才”的人才觀,加大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加強聚才興企、人才強企工作,以和諧吸引人,靠待遇留住人,靠機制激勵人,靠情感溫暖人,形成了一整套科學有效的人才培養、選拔和使用的激勵機制,讓人才創業有機會、干事有舞臺、發展有空間,激發了人才隊伍和人才工作的活力。
大力實施人才培養,堅持和完善了“631”安全培訓模式,即把60%的員工日常學習培訓任務落實到礦、區隊、班組,把30%的特殊工種培訓任務落實到職工技能培訓中心,把10%的優秀員工選送到上級培訓機構和大專院校進行深造,實現了教育培訓的經?;⒁幏痘?。突出狠抓了管理干部、安監員、班組長和職工“四個培訓”,做到內培與外培相結合,脫產培訓與業余培訓相結合,課堂培訓與現場培訓相結合,不斷提高其業務素質和技術水平。同時,開辦了“網能大學”,推行了“365”培訓法,堅持每日一題、每周一課,一年365天分三班進行專業技術學習,保證了科技人員的技術更新。
在此基礎上,建立了開放式的學習系統和技術練兵基地,采取班組、個人之間對抗的競賽練兵,技術骨干演練、職工觀摩的表演練兵,導師帶徒、以強帶弱的幫教練兵等形式,大搞技術練兵、比武。深化技術創新激勵機制,對關鍵技術崗位的科技人員實行技術津貼,對重大技術創新項目,提高科技成果的獎勵標準,使做出貢獻的科技人員在經濟上有實惠、政治上有榮譽、社會上有地位,形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氛圍,有效提高了干部職工科學研究、技術創新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每年培訓各類人員15000人次,大專以上學歷人員增加到4500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達到6500多人。
(肥城礦業黨委宣傳部 劉勝利 李志勇)
Copyright © 2015-2023 www.yynm18.com 濟寧卓力工礦設備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魯ICP備13002216號-1 XML地圖